“李花怒放一树白”!有一种美景,叫“李花飘雪”。
这个春天,于金塘而言,注定意义非凡——
阳春三月,李花盛开,当成千上万的游客,前往大美金塘踏春赏花时,浙江省农信联社20亿元授信,恰如一股活水注入金塘,激活“乡村振兴”一池春水。
“这里,是一块风水宝地。”2003年5月13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考察金塘岛时,曾这样说。
这个春天,北京,“乡村振兴”成为刚结束的全国两会高频词,政府工作报告中有21处提到农村,乡村振兴战略已上升至国家战略;
这个春天,金塘,“乡村振兴”在实践中升华,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,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正在绘就。
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,金塘人先前撒下的种子,已开花结果:港产城联动,促改革、抓产业、优环境、惠民生、提效能,现代化港口海岛花园城雏形初现;
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,金塘人播下新的种子,正积蓄力量:立足实际、规划先行、精准施策、分类推进,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,坚持宜居宜业宜游目标,跳出乡村,振兴乡村,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!
A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“接二连三”,打通乡村振兴脉络
李花盛开了!趁着周末的闲暇,来场说走就走的金塘游,漫步在满山遍野的李花下,定会让你难忘此刻……
近日,金塘向外发出邀请:金塘李花节又来了,不仅满山怒放的李花等着你,更有旗袍秀、精彩的越剧演出等着你,还有金塘特产麻糍、麻饼等美味在等你。
将金塘名果——金塘李子做精做强,从种植到加工,从粗加工到精加工,再升级为乡村旅游……金塘李的“身价”,已今非昔比。
“以前,金塘李就是卖鲜果的,最多就是被别人收购做李子干;现在,金塘李除了卖鲜果,农民自己开加工厂,加工李子干、李子酒,特别是李子开花和成熟这两季,还搞起了乡村旅游,游客多了车子也呒地方停……”金塘管委会渔农科的老农技师许正寅,是金塘李近年来“身价”节节攀升的见证人,借用他的话说:金塘李,已成了金塘人的“摇钱树”。
有这样一本账,一直就在许正寅的脑子里:
在金塘,有四五千户家庭屋前屋后都种有李子树,占到金塘人口总户数的三分之一,种植面积在4250亩左右,其中投产的就有3000多亩;
去年,金塘李子产量2750多吨,产值达到2242万元,平均每棵树的产值达到五六百元;做李子酒的加工户方国忠,年收入超过70万元;
就在上个双休日,李花盛开,上万名游客纷至沓来,整个李花季加上李子成熟时的采摘游,每年至少有近10万游客为金塘李而来;
以李子苑为“引擎”,曾经集体经济最薄弱的树弄村,通过近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,终于打了个漂亮的“翻身仗”,成为金塘最美乡村,外出的游子也回家乡创业,餐馆、民宿开始兴起。
立足金塘特色果木业,发展一产,连接二产、三产,一、二、三产融合发展,金塘李的故事,只是金塘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。放眼金塘,一产接二连三的故事不仅于此,金塘贝母、湖景蜜桃、仙人山茶叶、金塘麻糍等,一个个特色农业在融合发展中,构建起了独特的产业体系,打通了乡村振兴的脉络——
种植已有半个多世纪的金塘贝母,无论是质量和产量均排名浙江前列,不仅成为浙江贝母的品牌代言,亦是金塘老年劳动力的另一棵“摇钱树”。目前,金塘贝母种植面积有2300多亩,亩产收入达到1.3万元;金塘贝母协会,采用“种植+加工”的运行模式,金塘人可坐在家里等络绎不绝的客商上门。
金塘正在试种的精品水果也崭露头角,引种的湖景蜜桃,经比对测试,甜度堪比奉化水蜜桃。原在定海开出租车的陈飞燕夫妻,看到了精品农业发展的大好前景,立即返乡“种地”,目前承包的100多亩土地已全部种上了各类精品水果,打造的“全齐美”家庭农庄雏形初现,必将成为今年金塘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亮点。
云雾缭绕中的仙人山上,一排排新茶正在接受雨露的滋润;金塘管委会渔农科办公室里,一只只精致的茶叶罐已在静静等候。采用种植、加工、销售“一条龙”方式,清明前后,这批仙人山茶叶将闪亮“登场”。
乡村振兴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!立足当地实际,把特色做特,把特色做足,产业融合,业态新生,金塘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前行。
B 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,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培育乡村振兴内动力
李花盛开时节,亦是金塘螺杆企业的繁忙时节。
走进类似于星级宾馆的现代化企业——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,客户服务部电话铃声不断,加工车间里机器声不停,1000多名工人自春节开工后,一直在忙碌中。
“形势非常好,现在不断有新客户主动找上门来。第一年搬厂,当年产值同比递增20%;去年产值增长40%左右,今明两年目标再以30%的速度递增。”华业执行董事夏增富对此信心满满:“如果说,前几年我们靠流程再造、创新研发提升产值,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在大数据上做文章。”
客户想定制一根螺杆,只需在电脑上输入型号、规格等,电脑就会自动跳出报价,并给出交货时间,而且整个生产过程及物流过程可全程获悉。借助大数据,做到减员、提质、增效,华业的目标是全面开拓国际市场,把金塘螺杆卖向全世界。
立足金塘特色制造业,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让30多年的金塘螺杆业长盛不衰,华业的大数据库仅仅是这场“转型升级”战的冰山一角。放眼金塘,螺杆产业转型升级的传奇一个接一个,腾笼换鸟、机器换人、电商换市,在金塘这片土地上,螺杆业正在演绎着一个个传奇,为金塘乡村振兴注入着一股股内生动力——
走进金塘西堠工业园,最热闹的要数东北角空地,那是一片火热的建设工地,德玛吉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朝升、浙江精劲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周旭都是自己督工,借他们的话说:这是企业又一次做大做强的机会。
破解螺杆企业做大做强与供地不足的矛盾,金塘管委会盘活闲置土地,将7万平方米左右的土地供给螺杆产业链上的5家企业,不仅进一步让螺杆企业集聚,同时也助推了企业转型升级。据预计,该闲置地块盘活后,年产值至少上亿元。
在金塘管委会的统计报表中,有这样一组数据:
金塘,
671家螺杆企业,产品占据了全国75%的市场份额,去年产值突破50亿元,同比增加15%以上;13家规上企业去年利润翻了一番,正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;螺杆企业用工量达到2万多人次,金塘本地用工占到金塘户籍人口的20%以上;螺杆企业工人,人均收入已达7万元。
打造中国螺杆的“小巨人”;金塘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、致富的梦想。但“小巨人”的梦想却不仅于此,助力乡村振兴,金塘坚持产城融合发展,打造螺杆特色小镇。
翻开螺杆特色小镇的规划图,未来的西堠将不再是一个“冷冰冰”的工业园,而是一个“暖洋洋”的大社区:未来,螺杆小镇不仅将配套螺杆创意研发中心、螺杆小镇邻里中心等,还将打造景观节点、治水治污,使其成为一座花园式工业园区;筑巢引凤,如今螺杆特色小镇拥有了中国首家螺杆院士研究院,螺杆质量检测平台、设计平台、商务平台、公共服务平台亦渐成规模。
背靠“小巨人”,金塘人真“牛”:瞿治芳是金塘李种植大户,而他儿子却是一位穿“工作制服”的农民:李子成熟时,他忙碌田间地头;农闲时,他又成为一名身着企业制服的螺杆企业工人。
“如果金塘开一次农民的会议,估计有80%以上都穿着企业制服!”正如金塘管委会负责人的一句玩笑话,农民穿制服,农民非农化,这在金塘是个普遍现象,因为金塘不仅有螺杆“小巨人”,更有独具优势的临港产业。
站在金塘大浦口巍峨的龙门吊下,时常把镜头对准一艘艘来来往往的国际巨轮,摄影爱好者“劳马”是金塘人,对大浦口的发展了如指掌:从一片荒滩开始,去年,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国际航线增至13条,航线通达“一带一路”35个国家,吞吐量已突破100万标准,同比增速达30%以上;今年,总投资9.5亿元的金塘物流园区一期基本建成,总投资80亿元的上岙集装箱智能化港口项目展开前期工作,至少有200余位金塘人在此就业。
乡村振兴,落脚点在农民富不富。金塘人的答卷很“富”:2017年,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58元,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45元,排名在全省前列。
C 让乡村成为美丽家园,绿色生态引领,绽放朵朵美丽经济之花
阳春三月,走进金塘树弄村,犹如走进了一幅江南山水画:
屋前,碧波荡漾,荷花池、长廊、凉亭与游步道、水杉相映成趣;屋后,李花盛开,人在花丛中笑,留下一片欢声笑语……
呼吸满目苍翠下的清新,看着纷至沓来的赏花游客,4个小时就卖出500多只青饼的山潭社区居民金松飞,自豪地说:“金塘变美了,不仅我们住着适意,游客也多了,大家都说我做的青饼好吃,生意很好。”
阳光明媚,碧波荡漾;绿水青山,李花飘雪;欢声笑语,幸福和乐。这是画亦是诗,也是金塘乡村的真实风景。
“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。”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:必须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,实现百姓富、生态美的统一。
新时代,新使命。乡村振兴,关键在生态振兴。生态引领,坚持“村庄景区化、农业观景化”,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,金塘管委会不遗余力,投入大笔资金建设美丽乡村,实现生态美、百姓富的统筹发展——
白墙黑瓦青砖,清水绿植人家。走在金塘沥港平倭路上,昔日那个脏乱差的小镇已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:街后的河道流水潺潺,沿街民居黑瓦、白墙、青砖,店招以木为底,加之路两侧大幅的抗倭图以及大炮、抗倭名将雕塑,置身其中,似乎穿越了百年。
投资1.69亿元,挖掘沥港“抗倭”历史文化,围绕“平倭碑”打造一座“平倭小镇”,让老城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。沥港的华丽转身,背后是金塘立足自身特色,借助城乡环境综合整治、治污治气大会战、三改一拆、四边三化等,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镜头。
抬头高山流云,迎面海风送爽。走在金塘仙人山的游步道上,不仅可以领略山清水秀的自然美景,体验“山海相聚”的视觉快感,还能到半山腰的鹤鸣庵吃上一顿素斋,领悟人生禅意。投资1000多万元,挖掘仙人山自然林木资源,依托“浙江省森林乡镇”打造仙人山森林公园,让生态保护与社区建设融为一体,开启当地百姓宜居宜业宜游的另一种生活模式,亦是金塘系统推进生态治理与提升的一大成果。
乡村振兴,必须规划先行、精准施策、干有方向!秉承科学规划,打造一个成熟一个,串点成线。在金塘人描绘的“乡村振兴图”中发现,“村庄景区化、农业景观化”的美景正在不断增加——
烟雨蒙蒙、江南古镇。在金塘柳行社区旁,投资5000多万元的一个江南民俗村正在如火如荼建设,年底即可呈现在游客眼前:届时,这里白墙黛瓦、小桥流水,将刮起一股垂柳生姿、绿水轻绕的江南风;
海上周庄、宜居宜游。金塘大鹏岛,至今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海岛渔村特色,具有独特的村落格局和空间形态,定位为生态文化养生岛。在保护中开发,大鹏岛开发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;
澳洲风情、金塘体验。金塘北部围垦区域,一个澳牛基地正在建设中,一个澳洲风情小镇已在规划图上:集健康、度假、娱乐、文化为一体,澳洲商品展示区、澳洲马术培训与娱乐、澳洲主题动植物观光园、澳洲风情农业采摘等,让舟山市民不出家门,全方位领略澳洲风情。
乡村振兴,关键在生态宜居。金塘人的答卷很“美”:去年,36个小城镇环境整治项目全面实施,累计完成投资2.25亿元;治水治污累计投入3500多万元,完成金塘污水处理中心改造建设,完成沥港老塘河和沥港横直河及山潭长河上游段水体治理,清理了377个小微水体,在全市率先完成小微水体剿灭劣V类水工作;实施拆改攻坚行动,完成全年违法建筑拆除任务的150%。
D 让乡村成为幸福乐园,民生优先发展,百姓幸福指数持续提升
沥港幼儿园又要新建了,金塘小李岙码头要改建了,沥港菜场要迁建了,茶叶山到沙塘公路要修建了……
走进金塘管委会一楼,一张2018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作战图已高高挂在墙上,年度计划安排、责任人、进展情况一目了然,13个民生实事项目,总投资超过1.5亿元。
民生所指,责任所系;民心所向,政之所行。统计数据显示,近5年,金塘本级财政民生投入累计近10亿元,年均占财政总支出的75%,每年安排民生实事项目十余项。
乡村振兴,终级目标是百姓幸福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以问题为导向,聚焦关键小事,民生优先,既量力而行,又尽力而为,金塘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持续提升,美丽乡村正在成为群众的幸福乐园——
冬日的暖阳里,窝在小小沙发中,手捧一杯热茶,与书来次浪漫约会,聆听不一样的声音,遇见另一个自己……
曾经,这是多少金塘人和在金塘的外来务工者的期待。如今,梦想照进现实:只要心有所想,走进位于金塘文化中心的“时光印象书吧”,即可沉浸书海,寻得内心的那方安逸。
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金塘投入1.3亿元打造金塘文化中心,配置书吧、电影院、儿童乐园以及各类餐饮、超市,让金塘实现了从小城镇到小城市的转身。这仅仅是幸福金塘的一个注解。
一直生活在城市的沈先生,偶然一次走进位于金塘的定海区第五福利院,心里萌生了老了到金塘养老的想法。在沈先生看来,金塘的福利院不仅依山傍水,环境优美,更关键的是公建民营、医养结合的运行模式,更让人放心。
金塘现有人口42000人左右,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12000人左右,占比29%左右。针对群众养老需求,金塘投资6500万元建起了第五福利院,如今不仅成为定海乡镇最好的养老院,其宜人的环境和先进的服务理念还吸引了不少上海人前来。
医养结合、公办民营的养老模式,仅仅是金塘为幸福养老提供的一个“金塘样本”。想百姓所急、急群众所急,教育、医疗、住房保障以及基础设施建设,金塘为全市提供了若干个创新的乡村振兴样本:
舟山海岛地理条件特殊,医疗卫生资源分散、共享性差。长期以来,看病难、看名医更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金塘人。针对金塘群众的需求,金塘管委会想方设法创新思维,与舟山医院合作,采用全面托管办医的模式,在原金塘卫生院的基础上增挂舟山医院金塘分院的牌子,建立了全市首家舟山医院的全托管分院。
解百姓之困,谋民生之利。金塘穆岙社区木渔村作为地质灾害点,山体滑坡隐患一直威胁着当地居民。金塘管委会投资6000余万元,以居民自愿搬迁为原则实施地质灾害点整治,目前该区域百姓已全部搬入新居。地质灾害点整体搬迁之举,又走在了全市前列。
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针对海岛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,金塘管委会从硬件入手,近年来投入了大笔资金新建设山潭幼儿园、扩建沥港小学和大丰幼儿园,今年还将新建沥港幼儿园。
改善民生没有终点,只有起点。5年投入近10亿元完善交通路网打通发展“血脉”,助推产业发展,便利群众出行;总投资5400万元的天然气站场去年完工,今年金塘居民可陆续用上管道天然气;创新推行便民服务点,打造“15分钟便民服务圈”,百姓办事不出岛;12个社区文化礼堂全覆盖,12个社区第一书记全覆盖;连续四年民俗文化大巡游,红红火火闹元宵……
乡村振兴,关键在群众获得感,落脚点在群众的幸福指数。金塘人的答卷很“实”:去年,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调处成功率达99%以上,群众信访逐年大幅下降,成功捧得全市“平安金鼎”。
E 让乡村成为创业乐园,党建引领,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
春天再出发,开启新征程。
在这个春天,当“乡村振兴战略”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时,金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越来越明确,路径越来越清晰: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,以增进百姓福祉为落脚点,统筹推进环境整治、乡村文明、组织振兴、人才振兴、社会治理、体制机制创新等各项工作,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,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、安定有序。
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,金塘的答卷正在书写——
继续打响城乡环境综合整治、治水治污等大会战,在乡村环境治理上再发力。坚持“乡村景区化”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,今年将重点抓好柳小线的景观提升工程,抓好户外广告、杆线箱、城镇“三乱”等专项整治工作,打造最美丽最干净乡村;构建完善“五位一体”的控违拆违模式,持续开展拆违攻坚行动,争创“无违建乡镇”;启动中弄至物流园区河段综合治理工程,全面排查污水管网,强势推进防洪排涝系统建设,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;
民生情怀,民本温度,在公共服务上再提升。今年计划投入1.2亿元,启动沥港中心幼儿园建设,完成沥港小学扩建、大幼儿园迁建的后续工程;大力推进“健康金塘”建设,开展“百场越剧下基层”活动,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等民生实事项目,力争在教育、医疗、社会保障、最多跑一次等公共服务上,继续走在全市前列;
法治“定分止争”,自治“内消矛盾”,德治“春风化雨”,在社会治理上再创新,实现三治融合,金塘寻找打开乡村治理难题的“金钥匙”。今年,金塘将继续推进政府依法行政,完善纠纷大调解机制,聘请律师“坐堂问诊”,制定乡规民约,开展第三届“美丽金塘人”评选活动,倡导志愿者展开志愿服务,坚决打击“三强三霸”,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;
创新是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,在乡村振兴体制机制上再创新。今年金塘将重点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计划,计划引进上市公司发展现代农业,引进知名房产公司建设高档住宅楼,引进有实力的旅游公司开发乡村旅游,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经济;
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,在组织保障、人才振兴上再强化。重点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,做好社区工作者选聘工作,选好乡村振兴领头人,打造一个具有凝聚力、战斗力的基层党支部,打造一支肯干事、会干事、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,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。
一石激起千层浪,扬帆竞逐正当时。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,金塘行进在“绿、富、美”的乡村振兴道路上,不负好时光,奋进新时代。
以产业振兴为重点,统筹协调发展,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,做好海岛乡村振兴领头雁,金塘春光正好!
来源:舟山日报 徐祝君、马乾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