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1
  2. 2

浙江省委党校以“三重”工作法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

2020-05-07 09:31 创智培训

近年来,浙江省委党校创推重点任务分工、年度重点调研课题、校领导重点咨政项目“三重”工作法,实践表明,该工作法行之有效,已成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红色学府示范党校的重要抓手。

  一、聚焦高质量发展,重点任务“清单化”。坚持“清单式”管理,对标对表抓落实。一是任务从“细”。对照《党校(行政学院)工作条例》和全国全省党校校长会议要求,在充分调查研究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,认真研究制定学校年度工作要点,并按照“内容具体、措施可行、目标可视”的标准,对工作要点进行细化分解,清单内容从工作要点23项增加到31项,使得重点任务“干什么、怎么干、谁来干”一目了然。二是流程从“严”。严格落实意见征求、分组讨论、领导审核、校委研究等基本流程,严谨细致地做好过程把关,以程序的严肃性保证内容的精准性,既体现中央、省委重要指示精神重大工作要求和校委对全年工作的部署意图,又注重发挥部门主动性创造性,自我加压、拉高标杆,结合实际打造特色亮点工作,努力把落实工作的过程转化为争先创优的具体行动。三是责任从“实”。坚持全校工作“一盘棋”,加强跨部门联动,科学合理调配重点任务,按照“1+N”方式落实工作责任,即“1个牵头部门+若干个协作部门”,具体细化方案由相关责任部门再研究再落实。严格落实跟踪督查、定期通报和考核激励机制,实行“一月一督查,一月一通报”,对未按任务要求完成的,由校领导对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,进行重点整改,完成情况纳入部门考核办法,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。

  二、聚焦重大问题,重点课题“制度化”。突出效果导向,把形成制度性成果作为开展重点课题调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一是在落实重大精神上提出对策。坚决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、《党校(行政学院)工作条例》和全国全省校长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,常务副校长亲自领衔《〈条例〉贯彻落实中有关问题研究》重点课题,提出长效对策和工作机制,重点解决贯彻落实过程中的突出问题,进一步强化贯彻落实重大精神的制度保障。二是在解决重大问题上建立制度。紧扣影响党校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,积极落实“探索建立符合党校发展特点的教师管理体系”重大要求,今年已争取将“逐步建立‘两个不同于’机制”纳入了省委党建制度改革专项小组改革项目。在此基础上,再把《建立符合党校发展特点的教师管理机制研究》作为重点课题,由分管校领导牵头负责,明确要求拿出制度性成果,向省委提出意见建议。三是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形成机制。结合省委省政府补短板强弱项重大部署,对标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,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重点课题来研究,既注重硬件提升,又突出软件建设,研究确定《学科建设“十四五”规划》《完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研究》《新形势下智慧校园建设问题研究》等一批相关课题,明确所有课题成果以出台工作规划、实施意见等长效机制方式呈现,推进党校自身建设制度化和管理规范化。

  三、聚焦全省大局,重点咨政“项目化”。坚持项目化运作,严把项目关键环节,努力提高咨政影响力。一是精准选题。紧扣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重点调研课题,按照“党委提出课题、最早去研究,党委制定决策、最主动参谋,党委作出部署、最迅速贯彻,落实党委工作、最讲求效果”的要求,结合校领导分管工作,通过座谈研讨、专题调研、校委审议等形式,研究确定9个校领导咨政项目,确保主题不偏,焦点不散,如《红船精神与浙江改革发展研究》《深化“两山”转化改革研究》分别聚焦庆祝建党100周年和纪念“两山”理念提出15周年活动主题。二是精心组织。积极推行“一小组一方案一会商”机制,即每个项目由校领导牵头组建一个以上课题小组、建立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、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会商研判,切实形成齐抓共管合力。如《浙江省“十四五”至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》作为省委委托的重大咨政项目,常务副校长牵头召开项目分析会,整合相关部门力量,组建5个课题组,分别从《浙江省“十四五”至2035年国际形势变化对我省的影响及对策建议》等5个子项目开展研究。三是精细把控。始终把项目时效作为重要指标,严格抓好进度管理。一方面,合理控制总体时间节点,确保全年任务保质保时完成,明确要求所有重点咨政项目在10月份形成咨政成果;另一方面,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关键节点,倒排计划,集中攻坚,确保提前出成果。如《从“疫战”看我省社区治理的短板及对策》项目,结合全省疫情防控大局,确定在4月份完成,及时对改进基层治理模式提出对策建议,《加强产业链建设研究》《浙江文化标识的打造和运营研究》等咨政项目,都紧跟省委省政府重点任务要求确定项目进度,确保咨政项目每个进度节拍都精准落在正确时间和关键节点上。